霍光生前霍家大权在手没有造反,为何霍光刚死,霍家直接起兵造反

焦点2025-08-07 07:08:23Read times

“爹才刚死,霍光霍家何霍皇帝就这么等不及了?生前手没死霍”

霍府之内,素白的大权缟素尚未褪色,空气中弥漫的有造哀戚与檀香,却被这句压抑着怒火的反为反低语刺破。

霍光生前霍家大权在手没有造反,为何霍光刚死,霍家直接起兵造反

说话的光刚是霍光之子霍禹,他双拳紧攥,家直接起眼中满是兵造血丝,华贵的霍光霍家何霍丧服被他攥得起了皱。

霍光生前霍家大权在手没有造反,为何霍光刚死,霍家直接起兵造反

在他面前,生前手没死霍霍光的大权遗孀霍显,一袭孝服,有造面容却冷若冰霜。反为反

霍光生前霍家大权在手没有造反,为何霍光刚死,霍家直接起兵造反

她没有看自己暴躁的光刚儿子,目光幽幽地投向皇宫的家直接起方向,仿佛能穿透重重宫墙,看到那个坐在龙椅上,曾对他们霍家百般谦恭的年轻人。

长安城的天,要变了。

支撑着大汉朝堂近二十年的擎天巨柱,倒了。

而那些习惯了在大树下乘凉的人,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天空的、毫无遮挡的寒意。


01.

霍光,字子孟。

一个从河东郡平阳县走出的名字,一个从县吏私生子到权倾朝野的传奇。

他的人生,本该是兄长霍去病那般封狼居胥、驰骋沙场的武将传说的延续。

然而,命运让他选择了另一条路。

他没有继承兄长的战马与长矛,而是凭借着超凡的谨慎与智谋,走进了汉武帝刘彻的视野。

汉武帝晚年,多疑、暴戾,伴君如伴虎不再是一句空话。

“巫蛊之祸”的血腥气尚未从长安城散尽,太子刘据一家含冤而死,整个朝堂都战战兢兢。

霍光时任奉车都尉,负责皇帝的出行护卫,是离那头老虎最近的人之一。

曾有一次,武帝夜梦有人行刺,惊醒后拔剑四顾,怒喝护卫何在。

当值侍卫皆被天子雷霆之怒吓得伏地不敢动,唯有霍光,不发一言,默默上前检查了皇帝的寝宫内外,确认无虞后,才跪地回话:“陛下,宫禁森严,绝无刺客,或为梦魇所扰。”

武帝盯着他看了许久,这个年轻人,在自己的盛怒之下竟能保持如此冷静和条理,实在难得。

从那时起,霍光便被武帝记在了心里。

他侍奉左右,数十年如一日,从未有过丝毫差错。

别人送礼,他从不收;别人拉拢,他从不应。

他的世界里,仿佛只有皇帝一人。

这份极致的忠诚与稳重,为他赢得了帝王最终的托付。

“立弗陵为太子,以你为大司马大将军,辅佐幼主。”

武帝临终的遗诏,将年仅八岁的皇子与整个大汉江山,都压在了霍光的肩上。

他受封博陆侯,总揽朝政,权势达到了人臣的顶点。

史书称他“身长七尺三寸,白皙,疏眉目,美须髯”,将他与商朝的伊尹并列,是为“伊霍”。

然而,在这副俊朗儒雅的仪表之下,霍光的心中始终紧绷着一根弦。

那根弦,一头系着滔天的权柄,另一头,系着对刘氏汉室的绝对忠诚。

他知道,自己走在万丈悬崖的边缘,一步踏错,便是万劫不复。

02.

公元前74年,一封来自长乐宫的急报,让整个未央宫都陷入了死寂。

汉昭帝刘弗陵驾崩,年仅二十一,无嗣。

国不可一日无君。

所有人的目光,都聚焦在了同一个人身上——大司马大将军,霍光。

此刻的他,就是大汉帝国实际的决策者。

朝堂之上,为继位人选吵作一团。

燕王刘旦是武帝之子,辈分最高,其党羽上蹿下跳,以为势在必得。

广陵王刘胥体格健硕,能空手搏熊,亦有武将支持。

“大将军,燕王乃先帝之子,理应继位!”

一位官员慷慨陈词。

“不然!广陵王勇武过人,可安天下!”

另一位将军立刻反驳。

霍光冷眼旁观,一言不发。

直到所有人都安静下来,等待他的决断时,他才缓缓开口:“先帝遗诏,传位于子孙。燕王、广陵王虽为宗室,但品行不端,曾有觊觎之心,非社稷之福。”

他只用了寥寥数语,便否定了两位最热门的人选。

接着,他以太后之名,迎立了昌邑王刘贺。

然而,刘贺入京后荒淫无道,仅仅二十七天,便被霍光联合众臣废黜。

一立一废,霍光的权势震慑天下。

此时,霍氏的权势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,笼罩着每一个人。

霍光的女婿、子侄、门生故吏遍布朝野,军政大权尽在掌握。

他的女儿,还是当朝的上官皇后。

在霍府的密室中,他的妻子霍显便不止一次地暗示:“夫君,既然立谁废谁皆在你一念之间,何不择一与我霍氏血脉相亲之人?”

“住口!”

霍光一声怒斥,打断了妻子的妄念,“此事再也休提!”

他看着自己那些被权势冲昏头脑的家人,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深深的疲惫。

最终,他选择了一个几乎被所有人遗忘的皇孙——流落民间的刘病已,后来的汉宣帝刘询。

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选择。

在霍光看来,一个毫无根基、在民间备受欺凌的皇帝,必然会对霍家感恩戴德,易于掌控。

他以为自己算无遗策,却没算到,那个年轻人隐忍的眼神背后,藏着怎样的智慧与坚韧。

与此同时,霍府的奢靡之风日盛。

霍显命人在府中建起温室,冬日里也能吃到新鲜瓜果。

子侄们出行,车马仪仗堪比王侯。

这一切,都让霍光内心那份不安,越发清晰。


03.

新帝刘询登基了。

他改名刘询,寓意“遍询天下,以求治理”。

在朝堂上,他对霍光毕恭毕敬,一口一个“大将军”,办事前总要先问一句“您看这事怎么办?”

他将霍光比作周公,姿态谦卑到了极点,仿佛离了他就什么也做不了。

每日上朝,霍光与他并排而坐,接受百官朝拜,奏折也是先送到大将军府,由霍光批阅后,再呈送给皇帝。

这种“虚君实臣”的局面,让霍光十分满意,也让他放松了警惕。

然而,无人看见,当刘询退朝回到自己的寝宫,他会对着铜镜,一遍遍练习自己的表情,确保那份恭顺毫无破绽。

他幼年因“巫蛊之祸”家破人亡,在市井间看尽了人情冷暖,深知人性的险恶与权力的冷酷。

对霍光,他既感激其拥立之功,又深深忌惮其废立皇帝的滔天权势。

他像一头潜伏在暗处的狼,耐心地等待着时机。

而点燃导火索的火种,很快出现了。

霍显,霍光的妻子,一个被权力欲望彻底吞噬的女人。

她早已不满足于“大将军夫人”的身份,她要的是她的女儿成为皇后,她的外孙成为太子。

“君儿,”

在一个午后,霍显将自己的小女儿霍成君叫到身边,抚摸着她华美的衣裳,“你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那皇后的凤椅,理应由你来坐。你记着,那个许平君,不过是皇上落魄时娶的糟糠妻,上不得台面。”

“可是母亲,皇上与许皇后感情甚篤……”

霍成君小声说。

“感情?”

霍显冷笑一声,“在皇家,最不值钱的就是感情!你要学会在皇帝面前表现得温婉可人,要让他觉得,只有你才配得上他九五之尊的身份!”

霍显的野心像藤蔓一样疯狂滋生,开始在霍氏家族内部蔓延。

她不断煽动着儿子霍禹、霍山等人的权力欲,将皇帝的谦卑,曲解为软弱可欺。

霍光察觉到了妻子的异动,也曾出言训诫。

但面对这个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,他的斥责总是显得那么无力。

他忙于国事,疏于治家,这份纵容,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。

04.

公元前71年,皇后许平君怀孕待产。

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。

在霍显看来,只要许平君消失,自己的小女儿霍成君就能顺理成章地登上后位。

一个恶毒的计划在她心中成型。

她找到了皇后信赖的女医淳于衍,这位女医的丈夫在边关任职,正盼着能调回长安。

霍显便以此为诱饵。

在一个隐秘的房间里,霍显将一包药粉推到淳于衍面前。

“这是附子,混在给皇后的汤药里,神不知鬼不觉。”

霍显的声音压得很低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,“事成之后,你丈夫不仅能调回长安,官升三级。若是不成……你应该知道,让你丈夫消失在边关,对我来说易如反掌。”

淳于衍吓得面无人色,最终在威逼利诱下,颤抖着收下了药包。

许皇后诞下太子刘奭后,突然暴毙。

噩耗传来,汉宣帝刘询在皇后榻前,哭得肝肠寸断。

他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太子,眼中除了悲痛,还有一丝不为人察觉的冰冷杀意。

整个事件天衣无缝,所有人都以为是产后恶疾。

但刘询不信,他不信这一切只是巧合。

他下令彻查,却被霍光以“后宫之事不宜张扬,以免动摇国本”为由,强行压了下去。

远在朝堂的霍光,在得知此事后,如遭雷击。

他冲回家中,第一次对妻子霍显动了手。

“疯了!你真是疯了!你是不是想让我们全家都给你陪葬!”

然而,事已至此,一切都无法挽回。

为了家族的颜面和利益,霍光选择了沉默。

这份沉默,就是一种默认,一种同谋。

他只能加倍约束自己的女儿霍成君,希望她入宫为后,能弥补这一切。

但裂痕已经产生,无法愈合。

刘询表面上依旧尊崇霍光,甚至顺水推舟立了霍成君为新后。

但在暗中,他开始频繁召见那些与霍氏没有瓜葛的臣子,史高、丙吉……一股忠于皇帝的新生力量,正在悄然集结。

深夜里,他会独自一人来到许皇后的灵位前,轻声低语:“平君,再等等,快了,我会为我们一家人讨回公道。”

霍光敏锐地感觉到了皇帝的疏远和朝堂风向的变化。

他心中的那杆天平,在权力和忠诚之间,开始剧烈地摇晃。


05.

常年的殚精竭虑,早已掏空了霍光的身体。

公元前69年,他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,他知道,自己留给霍家的时日不多了。

病榻之上,他将霍禹、霍山等子侄叫到跟前。

看着这些锦衣玉食、早已不知天高地厚的儿孙,他心中充满了绝望。

“我……我恐怕不行了……”

他费力地喘着气,“都听好了,等我死了,兵权必须马上交出去,官也别当了,老老实实做个富家翁,才能活命!皇上的心思,远比你们想的要深……千万,千万不要与他为敌!记住了吗!”

他的声音嘶哑,眼神中满是恳求。

然而,霍显与霍氏子弟们早已被权势的迷雾蒙蔽了双眼。

父亲的临终遗言,在他们听来,不过是老迈的胆怯。

他们敷衍地点着头,心中想的却是如何在他死后,继续掌控朝政,甚至更进一步。

公元前68年春,霍光病逝。

这位权倾朝野、辅佐两代帝王的一代权臣,闭上了双眼。

皇帝为他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葬礼,谥号“宣成”,以表彰其功绩。

刘询亲自为霍光扶柩,神情哀恸,仿佛失去了一位最敬爱的长辈。

霍府的灵堂内,哀乐低回。

霍氏一家人跪在灵前,气氛压抑得可怕。

父亲这棵大树倒了,未来会怎样,每个人心里都没底。

霍禹烦躁地扯动着孝服,霍山则不住地与旁边的族人交换着眼色。

就在此时,一名家将神色慌张地从外面快步走入,绕到霍禹身后,递上了一卷用火漆封口的竹简。

“少主,宫里……一个相熟的公公冒死传出来的。”

家将的声音小到几乎听不见,还带着颤抖。

霍禹皱着眉,拆开封漆,展开竹简。

只看了一眼,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,毫无血色,呼吸也急促起来。

他死死地盯着竹简上的几个字,仿佛那不是字,而是淬毒的刀。

“这……这不可能!他敢!”

霍禹的声音因为震惊而变了调,他一把将竹简拍在旁边的案几上。

霍显见状,拿过竹简。

她逐字逐句地看下去,原本还算镇定的脸庞,肌肉开始不受控制地抽搐。

当看到最后一行字时,她手中的竹简“啪”地一声掉在地上。

editor:admin